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- 技术交流
 
中国水利报:陕西:绘一幅科学治水新蓝图
字体:   文章来源:中国水利报  发布日期:2016-10-23 14:38:04  浏览次数:992

中国水利报:陕西:绘一幅科学治水新蓝图

面对地下水超采、生态水减少、地面下沉、河流下游干涸等现状,如何维护健康水生态、保障水安全,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?陕西省今年提出了系统治水、柔性治水、协同治水的新思路,突出治水的综合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着力构建安全、健康、优美的水系,绘就一幅科学治水的新蓝图。
  织一张水网水通四方
  早秋的天气依然闷热,来到位于宁陕县四亩地镇的引汉济渭岭南TBM项目部钻爆工区四号支洞,施工现场热火朝天,井然有序。
  陕西水资源十分紧缺。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,陕西提出了“关中留水,陕南防水,陕北引水”的区域战略目标。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,从汉江往渭河调水,将有效缓解关中地区的水危机,实现水资源区域均衡利用。“随着渭河、汉丹江、延河流域进一步治理保护,再加上引汉济渭、东庄水库建设,我省水网相连、水系相通、水脉相承的格局正逐步显现,形成一个全省水资源可以联通、联控、联调的庞大水系。”陕西省水利厅规计处处长刘晓明说。
  今年8月中旬以来,陕西关中地区持续晴热少雨,旱情迅速蔓延,但关中地区却只见天旱不见旱情。省宝鸡峡灌区利用江河渠库联通联控联调,在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,从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紧急调水1000万立方米,确保夏灌后期水源得到保障,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。
  省泾惠渠管理局精心实施河库渠联合调度,统筹泾河来水、张家山和西郊水库蓄水,优化调度方案,高效灵活调配。在泾河来水不足时,及时开启西郊水库泵站补充灌溉水源,增加抗旱水源2287万立方米,实现夏灌斗口引水6580万立方米,创近30年来夏灌斗口引水新高,有力地保障了灌区粮食丰收。
  融八方力量建水美家园
  秋高气爽时节,来到被誉为“渭河亲水第一地”的陕西西安灞渭桥车游湿地。漫步其间,思绪飞扬。脚踏小船,流连忘返。穿芦苇,赏荷花,游镜湖,听鸟鸣,徜徉亲水栈道,欣赏湿地美景,仿佛置身江南水乡。
  灞渭桥车游湿地在建设时保留了滩区生态原貌,引灞河水入低洼地带,形成了大小不等20个湖泊,拥有水面2400亩,是西安建设“海绵城市”、实施“八水润西安”工程的经典之作。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党德才说:“陕西将加大渭河综合整治力度,计划用5年时间预算投资189亿元建设渭河生态区,其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,形成一个涵养水源、改善气候、削减雾霾的‘绿肺’。届时,陕西关中地区将形成秦岭、渭河南北相望的两大生态景观带。”
 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,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陕西省累计完成投资210余亿元,建成堤防工程630公里、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,实现了“洪畅、堤固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前期治理目标。进入“十三五”后,陕西省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环境的整治力度,而渭河整治的全新方案就是建立渭河生态区。按照“巩固、提升、综合”要求,实施滩面整治、河道疏浚、水污染治理、湿地建设等措施,让河湖库塘连接,人工水道与自然水道贯通,形成渭河与其他主要水系内部大循环、外部大连通的关中柔性水系。
  今年,陕西省启动实施了一批渭河生态湿地景观工程,完成滩面治理5万亩,建设水面景观5540亩、防护林带8300亩。
  汇城乡智慧变水患为水利
  一湾水会成就一座城。城市如此,乡村亦如此。
  来到陈仓区慕仪镇油坊村,经过修复整治后的涝池,带着闲适的味道,人文的气息,漾出一个小村的灵秀、幽淡和散漫。“原来村民都躲着涝池走,现在大家没事就爱围着涝池转。男女老少,唱歌跳舞,休闲锻炼,其乐无穷。”油坊村村主任董军说。
  “那是做什么用的?”记者指着一个小台子问道。“那是低压管道灌溉设施,与冯家山水库灌溉渠道相通,可以直接从水渠引水补给涝池,也能从附近的机井抽水补给涝池。”董军说。
  据陕西省水保局副局长宋晓强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陕西将投入22亿元,修复整治9070座涝池,今年先修复600座。这些涝池修复整治工程除满足水土保持功能外,同时具备恢复蓄水排涝、修复自然生态、连通区域水系、惠及民生需求、传承历史人文等功能。而且在建设中还适当增加景观功能,把涝池建成生态景观和亲水工程。
  今年7月24日晚,一场暴雨让西安成“西游”,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城中看海,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核心试验段却给了城市另外一种选择。除个别地方出现轻微积水外,其余道路、地块均未出现连片的积水,路面状况良好。“今年6月和7月经历了两次强降雨检验,雨水没有通过地表径流流走,都下渗、积蓄在了沣西新城,实现了70%左右的雨水综合利用。”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马越说。
 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,沣西新城采取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、道路与绿地自然收集、中央雨洪系统调蓄等措施,构建了三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,初步形成了海绵城市体系。
  “海绵城市改变了传统城市建大管子、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,按照‘水往低处流’顺势而为的柔性治水思路,‘慢排缓释’,就近收集、存蓄、渗透、净化雨水,让城市如同生态‘海绵’般呼吸吐纳,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。”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宇斌说。

无标题文档
版权所有: 西安景天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:(029)86114583 传真:(029)86114583-604
地 址: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明光路南段凤和路方圆工贸4楼 邮编:710016 邮件:xianjtgczx@163.com 陕ICP备08006894号